top of page

第一顆百岳:玉山前峰

  登山界前輩邢天正,選定五岳、三尖、十峻、十崇、九峨、九障、八秀、十潤、十翠、十巖、七峭、八銳、八瘦、六易、九平、九偏、八小巒、六肩稜。「易」字指「山勢緩和,近貼山徑,容易順便登頂。」玉山前峰屬六易,緩和個屁。

​  登過鳶嘴山後,便興致勃勃地找下一座目標。在要值班、無法請假、時間難調整的情況下,百岳六易之一、能夠單攻又不會太遠的玉山前峰很自然地被我鎖定。加之我很愛爬上爬下,那段惡名昭彰的石瀑讓我魂牽夢縈,決心這個月非去不可。

  選定時間和找伴是一段惱人的過程,許多人聽到攻前峰而非主峰就興致缺缺地拒絕我,想去的人時間又不能配合。最後幾個夥伴大家各自調班,終於敲定了行程(我爬完隔天還要值班啊!)。把入山證和入園證印出來的那天,雀躍得沒辦法專心上班。這次一樣運氣非常好,出發前連綿的陰雨和突然的低溫讓我們一度擔心無法成行,預報上看起來剛巧就是當日一早會放晴。

​  前一晚大家在嘉義集合,住在我家。雖然說約好了清晨就出發,大家還是興致勃勃地聽音樂玩耍到半夜才各自就寢。隔天早上五點,幾隻手機陸續鬧鈴,所有人竟然也都乖巧地起床,五點半前準時出發。

  塔塔加到玉山登山口這段的3公里去程我們選擇步行,以免錯過風景。

  天空是鮮豔的藍色,成湖成海的棉花白的雲都在我們低處。一路鋪著柏油的緩上坡,也足夠讓一群睡眼惺忪又四肢冰冷的菜鳥登山客暖起來,適才衣服帶不夠的擔心頓時消減了大半。目睹接駁車來來回回了好幾趟,載了一批又一批山友上山,腳程慢的我們卻不知道走了多久,才抵達了玉山登山口。

  沿著台18線阿里山公路從嘉義上山,這一段路開了兩個小時。途中看到氣溫顯示攝氏5度,還以為錯了,伸手出車窗,風是冰的。負責開車的乃大說:「天啊我沒想到真的會這麼冷,我以為妳說的預報低溫只有2度是在山頂上......」抵達海拔2610m的塔塔加遊客中心時,一開車門大家就被凍得跳腳。看到許多重裝的山友裹得一層又一層,相形之下我們真是又菜又單薄。

 

  往塔塔加小隊交了入山證,隔壁的排雲管理處交了入園證。管理處點名的大哥一看到我們就說「爬前峰的齁?」,顯然真的菜味太濃(仔細一想我們五個登山經驗都不多,而且還帶了個連運動都很少的南妮......)。而後我們正式出發,時間是8點整。

  第一次來到玉山,真的有點興奮。天氣太好,老天爺果真待我們不薄,陽光跟針一樣銳利,千千萬萬根扎在高海拔溫帶氣候翠綠的山景上,閃閃發亮。玉山的登山步道上充滿了一片片碎石,砂土感很重,有種乾燥、剝蝕的感覺,在這樣的大晴天裡​,遠處是成片綠意,腳下是焦黃的土地。

  長長的緩升坡,算是相當地好走。一路上碰見的山友也都是一見到我們就問「爬前峰的齁?」有的叮囑我們碎石坡要小心,有的提醒我們訂好折返時間免得碰上午後陣雨,有幾位說了「前峰其實比主峰還難欸」差點把南妮給嚇壞。途經出名的景點孟祿亭,停下來補補防曬,吃點東西之後再上路,此時雖然氣溫仍低,大家卻已脫到剩一件短袖或薄長袖了。

  走了一小段路後,乃大才驚覺手機忘在孟祿亭,Sam陪著他匆匆忙忙趕回去拿,我們在路邊等。結果上山的山友上來看到我們,都說「手機忘記了齁,呵呵呵」......山友真的是種有趣的生物。還有幾位大叔大嬸討論著,若是他們手機忘了,根本就不會回頭,一定是下了山再回來撿的,現在的年輕人喔,真是嘖嘖嘖。

  海拔高起來,植被也開始改變,從冷溫帶針葉林漸次低矮成寒帶植物。我們這些距離國高中生物課本太遠的人卻一點也不認得,可惜了我們珍貴的資源。其實有時候想想我們中學時期學的東西還挺多的,而且不少都是很重要的對土地和環境的了解,我們的教學卻讓美好的事物失去了滋味。

  看著景色變化,有人問玉山有什麼特別的生物嗎?明道說:「登山客吧。」

  從玉山登山口到前峰登山口這2.7公里出乎意料地漫長,當然也可能是我們一路放音樂、聊天、吃東西的原故。然後,它就突然出現在我們左手邊。這個小小的,直直陡上的,前峰登山口(指標在照片中的我的頭頂上......),此時時間早上10:50。接下來便是令人聞之色變的斜度,800m的距離,總共要爬升400m,來回時間要兩個半小時;折返總共才1600m的距離,要兩個半小時。

 

  看到許多登山客都把背包放在這裡,我們開始猶豫要不要效法,留下一些東西好省體力。但此時有個路過的山友說了關鍵的話:「你們是背輕裝,已經很輕了不該再減,食物跟水還有羽絨衣要帶上去,出事了才能保命。」真的很有道理,再簡單的山都不該被輕忽,於是我們就背著包包,戴上手套,開始了這一段陡升。

  玉山前峰果然名不虛傳,還未到達石瀑的前四百公尺就已經讓我們有點吃力。此時在鳶嘴山靈活地攀上爬下活蹦亂跳的乃大突然安靜了下來,他說他一動就喘,心跳很快,又頭暈;而最壯的Sam的嘴唇也有一點發藍。

  窄小的路徑,蜿蜒地上升。走一段,停一段,高海拔的低氧環境我們移動得有點緩慢(在海拔3000m高處,氧氣分壓約為海平面的70%)。然後我們終於看見了,高處,是我們等會兒要爬,玉山前峰經典的天堂路--石瀑。

  石瀑的一開始是比較大的石頭,還算好爬,但過了一段便是碎石坡,滿滿都是會滑動的尖銳石頭。一開始我會順手把鬆動的石頭挪到一邊免得後面來的人踩到滑倒,到了碎石坡時卻根本沒幾塊石頭是穩定的,一不小心會把碎石往下踢。此時驚呼連連,自然是一張照片都沒有。南妮很哀怨地說「我突然覺得值班一點都不苦了,連值也沒什麼。」(急診經驗告訴我們,這種叫得很大聲的都好得很不用理她。但我當下真的有點擔心她會覺得被虐待、跟我翻臉。XD)

  但在石瀑上我反而覺得活了起來,因為完全手腳並用,比單靠腳走省力得多。(而且實在是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上次穿跑鞋爬鳶嘴山沒摔死也差點嚇死,這次穿了登山鞋,真是又穩當又舒適)我沒什麼高山反應,只是偶爾需要停下來喘一下,於是便越過領頭的明道,很快地往上爬,然後每隔一陣子停下來休息等他們,讓心跳平穩回來,其實覺得比前面的路段要來得輕鬆寫意。

  一路上聽說,看到鐵鍊就代表真的快到了。感覺好久好久以後,我們終於看到了傳說中的鐵鍊,也開始聽到山頂上傳來人聲,簡直要痛哭流涕。最後一段真的非常陡,心跳怦怦怦跳得好大力。深呼吸後卯足了勁攀上去,抵達山頂--完成了我的第一座百岳。

  石瀑的麻煩之處在於很容易迷路,四處都是一樣的石頭,一旦碰到岔路就容易搞錯。此時已經有攻完頂的登山客開始下山,替我們指路上去。他們都會說「加油!快到了!」

  我們在途中碰到的最大的善意的謊言,就是在這個標牌處,有山友說:「這裡轉個彎過去就要到了!」殊不知又是一段漫長的攀爬,讓南妮覺得被欺騙,耿耿於懷到下山(不過想想人家也沒說錯,總長才幾百公尺,是能遠到哪裡去......)。

​  此時雲霧慢慢昇上來,天空由藍轉白,陽光變得微弱,催促著我們快點登頂,否則折返時間就要到了。

  玉山前峰的峰頂出名地小,好幾對人馬在,有一點點擁擠。大家坐下來開始吃午餐(其實一路走就一路吃......),時間是中午12:10,約好了12點半準時下山。南妮、Sam都開始有點頭痛,而乃大則不舒服到吃不下,已經符合AMS (acute mountain sickness)的診斷了。這次才深刻體會到,原來在高山上,體力多好或有多健壯都不是最重要的,而是決戰在高山症。

​  雲霧蒸騰,玉山西峰半遮面,其餘群峰則完全被淹沒。

  稍事休息後我們準時回頭,原路回去。是的原路,碎石坡的下坡才真的是困難。看著腳底下的石頭,真難想像我們是怎麼上來的......天氣徹底轉陰,下山速度又比較慢,我們開始覺得冷。

  大家各有各的應付方法,明道打頭陣,轉身用後退的爬下去,南妮用屁股一顆一顆石頭坐下去,臂力強的Sam用手撐,我跟乃大則是乖乖用走的走下去。此時南妮又開始哭喪著臉說,上山比較簡單,下山好久。我一直笑,累是必然的,等到山腳下,爽感就會來了。現在輪我們當替上山的登山客指路的前人。看著他們痛苦又一臉厭世地問「到底還有多遠?」就覺得好好笑,我們剛剛也是這副德性。

 

  度過了碎石坡後,回到前四百公尺,剛才的陡升現在變成陡降,真的是痛苦的開始。我們沒有人有登山杖,靠雙腳紮紮實實地一步一步走,除了乃大之外所有人都覺得膝蓋很痛。

  朦朧的山林,很美很美。真的覺得好幸運,得以見到玉山多樣的姿態。

  高度慢慢降低,行動又慢,乃大漸漸地活過來。我卻炸膝蓋到很想哭,不斷換姿勢走路,橫著走、斜著走、倒著走,想盡辦法要減輕膝蓋的負重。看來登山杖的錢是不能省的。

  千辛萬苦之下,終於回到了前峰登山口,時間是下午2兩點多。連沒有高山症的我都累慘了,難怪玉山前峰被登山客們戲稱是「一輩子只會來一次的山」。回到玉山登山口的2.7公里路,也是每一步緩降膝蓋都發疼,整天下來最痛苦的路段大概就是這裡了。

  中途預見了EMT來救人,原來是有人在石瀑被前方落下的碎石砸到頭流了點血。幸好沒有大礙,血也止住了,人是走下來的,沒動用到擔架。(幸好我們這個醫學/EMT五人組無用武之地。)EMT腳程之快,他們去程碰到我們,接到受傷下撤的登山客、帶他回頭後,又超越我們,連傷者的速度都比我們快......

  遠遠看見玉山登山口時,簡直要痛哭流涕。再合照一張,是完全不同的心情。搭了接駁車,一路被送到上東埔停車場。從停車場到玉山前峰三角點,總高度落差655m,全程途步大約10公里多,我們花了8個多小時。回程我開車,後座的乃大跟南妮睡得東倒西歪,明道和Sam則幫我導航、替我振精神。

  下山途中有好長一段的濃霧,應該是我們整個撞進雲裡了。慢慢地開,默默地覺得有點浪漫。台灣很美,有千嬌百媚的山,抱著尊敬珍惜的心情探訪她們、認識她們,真的是一件很美好的事。

※Photo credit to everyone! 感謝大家拍的美美照片!

回上一頁

© 2017 by Jessie Huang

代表我去過

代表我有認真寫遊記

bottom of page